網站首頁 趣味美術 生活小製作 兒童製作 親子互動 陶藝製作 傳統手工 民間手藝 歲月綻放 創意與設計

12歲幼兒睡前故事書 三個和尚外傳

欄目: 故事會 / 發佈於: / 人氣:2.73W

12歲幼兒睡前故事書 三個和尚外傳

給寶寶講童話故事好處多能使寶寶增長知識、發展智力。兒童網給各位辣媽分享國內外的經典童話故事大全。優美的語言典型的人物形象塑造,讓寶寶成爲故事的編撰者、演講者,萌發高山、樹林、小溪等空間變化,讓兒童提高孩子的興趣。

12歲幼兒睡前故事書:


故事要講的還是那三個和尚的事兒。

他們三個在廟裏,爲挑水的事,天天吵得精疲力竭,喉嚨冒煙,實在有些厭煩了。還是和尚老大見識廣,終於想出瞭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天,他對老二、老三說:

“我們三個爭來吵去,還是沒得水喝。我倒有個好主意,讓大家不用挑水,能有水喝;不用操心,能有飯吃……”

“哪有這等好事?”老二老三縱然不信,卻又巴不得真有這的機會,都歪着光光的腦袋,瞅着老大。

“我說呀,我們三個不如改做行腳僧,去雲遊四方。一路遊山玩水,沿途化緣求食,走到哪,吃到哪,玩到哪,豈不悠哉、樂哉、美哉……”

老大的話還說完,那兩個早就喜形於色,面對菩薩磕頭作揖了。

第二天清早,三個和尚打點行囊,上路了。

出了山門,正要沿石級下山,三個人站在路旁議論開了。

老二說:“大師兄,多虧你出了個好主意,一路上,你就領頭吧。”

老三接着說:“對!大師兄領路,二師壓陣,我就走中間吧。”

“這個嘛,就不用客氣,還是讓我走中間吧,好前後照顧你們兩個。”

“我看,還是按老大、老二、老三的順序走最最合理……”

三個推來讓去,沒完沒了。原來,他們都在想:這山路上,走前怕踩着蛇,斷後怕野獸咬,還是走中間最安全。

僵持了老半天,又是老大的主意好:誰也不走前,誰也不靠後,三個排成一字形,肩並肩朝前走,看上去,夠親熱,又夠威武……

下坡來到小溪邊,三根木頭並排橫在溪上。三位僧人誰也不搶先,誰也不落後,一齊向橋上走去。推推拉拉,搖搖擺擺,老大腳下一滑,趕忙伸手抓住老二,蹬腿踢開老三,“嗵!嗵!嗵!”小溪裏濺起三朵同樣大的水花……

三個和尚掉到水中,掙扎了老半天,才站穩在齊腰深的溪水裏。

“呀!差點嗆死人啦,我一連喝了三口水!老大一邊說,一邊搖着腦袋,甩開光頭上的水珠兒。

老二老三可不服氣:好傢伙,才掉進水裏,你就白白喝了三口水,哪能讓你獨佔便宜!想到這裏,這兩位也一頭栽進水裏,咕咚,咕咚,咕咚,喝了個夠。

太陽升起來了,他們上得岸去,脫下僧服,攤在大石頭上曬着。三個人光着膀子,在溪邊轉來轉去,想找個地方打坐唸經。

忽然,他們同時止住了腳步。橋邊,幾束閃閃爍爍的白光,跳入他們的眼簾。

呀——銀幣!他們三個魚躍撲上。老三眼尖手快,搶到兩枚,老二老大隻搶到一枚。

捧着銀幣!他們左瞧右看,又摸又掂,一個個笑逐顏開。剛纔那股子倒黴氣,早衝到九霄雲外了。

“啊?——老大老二忽然看見老三手中兩枚銀幣,笑彎的眉毛,突然豎起來了,“這怎麼行呢?銀幣是我們三個發現的,人不能一人獨吞兩枚,快把多的一枚交出來平分!”

老三無奈,只好將一枚銀幣擲到地上,說:“好!你們去分吧!”

一枚銀幣,怎能分成三份呢?想來想去,也想不出個法子來。還是大師兄老謀深算,出了個兩全其美的主意。他說:既然銀幣分不開,誰得了也傷和氣,我看不如丟到水裏,圖個清淨!”

另外兩位一想,這樣幹,誰也不吃虧,誰也不佔便宜,就點頭同意了。

“咕咚!”聽着銀幣入水的聲音,望着濺起的水花,三個和尚相互望着,會心地笑了。他們整整衣衫,繼續登程。

太陽不知什麼時候躲進了雲裏,樹枝狂舞起來,瓢潑大雨來得那麼突然。

三位師兄弟跑進一個小店避雨。天公像成心和他們作對,雨一陣子大,一陣子小,就是停不下來。

“三位僧長既想趕路,何不買把雨傘呢?”店老闆說話了。

其實,他們三個早就這樣想了,不過,誰也不願先說出來。誰先出主意,就得掏錢呀!現在,聽店老闆這一提,老大隻好說:“店主有所不知,出家人向來不喜歡打傘,以免應了‘和尚打傘,無法(發)無天’那句俗語。”

聽他這一說,大家都笑得前仰後合了。

雨越下越有耐心了。老大把二位師弟喊到一旁,商量了一陣,最終於決定三個湊錢買傘。

出得店來,老大撐開雨傘,老二老三往裏一鑽,三個腦袋頂着一塊紅紅的天空,在雨中行進。

哪知,沒走多遠,水珠兒在傘的四周圍成了一環水簾兒,老二老三的臂膀露在水簾外面,淋得透溼。他倆一邊朝中間擠,一邊把傘往自己這邊拉。

一陣拉鋸戰,他倆的衣服都沾在身上了。這時,他倆才發現站中在間的好處,後悔不該偷懶把傘讓給老大去撐。

“我說,咱們輪流站在中間吧!”

“我個子高,還是我站在中間最好!”

爭來搶去,老二氣了,把傘搶過去,“吧嗒”一聲收攏了,賭氣說:“爭個屁,乾脆都不打傘算了,要淋雨大家都嚐嚐滋味,反正老天爺是公平的,誰身上都落得一樣多!”

雨嘩嘩地下,在三個光頭上濺起了水花。水花變成了小溪從頭頂流過額頭,經過鼻子這小分水嶺,往嘴裏直灌。老二笑着說:“大師兄,還是你有遠見,真是不用挑水,就有水喝啊!”

走着,走着,天色已晚,附近還是不見寺廟,他們只好去路旁的一間茅屋借宿。

門敲三聲,出來一位拄着柺杖的老人。三個和尚一齊上前施禮。老大說明情由後,老人說:“幾位高僧光臨,榮幸之至。只是我兒子陪媳婦去孃家了,我又有病在身,不能多加照顧,各位要生火做飯,就勞你們自己動手吧。”

老人進屋裏休息去了,師兄弟三人趕忙生火做飯。

老二說:“師兄,這頓飯你先出米,下頓我出,再輪老三,行嗎?”

老大心想:今天從早到晚,還沒吃上飯,三餐合一頓,肯定吃得多,由我一個人出米,準虧。忙說:“我看,還是每人出一碗米,合起來煮吧。”

老二添柴去了,老三洗菜去了,老大提起自己的米袋,盛了一碗米,倒進鍋裏,然後說:“我的米放了,你們趕快下米吧。記住,每人放一碗啊!”

老二老三放完米,過了好一陣子,飯該熟了。老二和老三飢腸轆轆,趕忙找來飯碗,準備盛飯。

還是老大穩重老練,站在一旁琢磨:怪哉?煮了這麼久了,鍋裏怎麼只冒熱氣,卻聞不到一點香氣呢?

鍋蓋揭開了,三個腦袋湊攏來一瞧:傻了!

鍋裏哪有什麼米飯,只有水泡一個一個滾着,熱氣兒一股一股冒着……

這回倒是不錯,誰也沒對誰瞪眼,誰也沒去斥責別人。原來,大家都彼此彼此,只往鍋裏做了倒米的樣子……

飯還是要吃的。三位高僧不約而同提來米袋,都當着別人的面盛了平平的一碗米,倒進鍋。一陣猛火,飯香了。

每個倒了同樣多的米,也該盛同樣多的飯才行!三個人圍着鍋臺,老大均勻地盛滿三碗飯後,大家一同開始狼吞虎嚥。

“呼——”一陣風灌進屋裏,燈滅了,四周漆黑漆黑。

“師弟,你手腳利索,去點燈吧。”老大說話了。

“我不去!我一走開,你們倆就趁機往碗裏盛飯,我纔不幹哩!”老三態度很硬。

“好,我們倆都把碗放下,這總可以了吧?”

“我不相信!”

“這樣吧,你去點燈,我們倆不停地拍手,讓你聽到聲音,這該放心了吧?”

“啪!啪!啪……”老大老二拍響了巴掌,老三去點燈了。

“嚓!”火柴剛劃燃,老三回頭一看,不由大叫起來。老大老二哪裏是在拍手掌,明明是一隻手在拍自己的臉,另一隻手在鍋裏抓飯吃哩!

老三跑過來,抓住他倆的手說:“你們盡搞鬼,我不幹了!”

“好!讓我來點燈吧。”老大說:“不過,你倆得雙雙拉住手站着等我。”

“好,就照你的辦,快去吧!”

“砰!砰!”

老大的火柴還沒劃亮,就聽到沉沉的兩響。他知道,是那兩位拉住了手,腦袋往鍋裏伸了。

黑暗中,老大不緊不慢地說:“夥計,鍋已蓋着了!”

東方放白,三個和尚睡了一晚,又上路了。

早餐吃什麼?該誰掏錢呢?三個人都在想這個問題。

這回先出主意的卻是老三,他說:“今早,我們輪流請客,每人買一樣東西給大家吃,好嗎?”

“東西有貴、有便宜,怎麼個買法呢?”老二有意見了。

“這樣吧,”老大胸有成竹地說,“我們一路朝前走,碰上賣上什麼吃什麼,就買什麼,從我輪起。”

大家都想試試自己的運氣,就同意了。

走不遠,跑邊有一家米粉店,老大一看,臉色陰沉,只好硬着頭皮對老二、老三說:“你們坐,我去買粉。”

“店主,粉多少錢一碗呀?”老大站在門口,用試探的口氣問。

“您要買三鮮的,還是光頭呢?”店主說。

“阿彌陀佛!”老大一聽“光頭”二字,忙說,“罪過,罪過,你怎麼拿出家人的頭來開玩笑呀!”

“高僧休怪,我說的光頭,是指粉上不加肉菜,價格便宜一些,並不有別的意思,請諒察!”

一聽便宜些,老大轉怒爲喜,忙問:“光頭多少錢一碗?”

“八文錢。”

“那麼,光湯的呢?”

“什麼叫‘光湯’呀?”店主糊塗了。

“這光湯嘛,就是隻買湯,不買粉。”老大指着湯鍋說。

“只買湯,我們店可沒有先例啊。”

“就請施主行個方便吧,我們幾個肚子很飽,只需喝熱湯,暖暖身子……”

“好,光湯就兩文錢一碗吧!”店主拿起了湯瓢。

於是,師兄弟三個吃了一碗粉湯,戀戀不捨離開了粉店,來到一個十字路口。老二心“怦怦”直跳,仔細一看,對面是個燒餅鋪,右邊是個油條鋪。也不由得放慢了腳步,轉頭一看,一個賣爆米花的老大娘,提着小筐蹲在左邊路口叫賣。

他喜出望外,加快腳步衝到前,領着兩位同伴拐向左邊,慷慨地掏出一文錢,買了一大把爆米花,和師兄弟們分着吃了。

老三心裏越來越不是滋味了。唉,還能碰到什麼更便宜的呢?

晨風送來一股香氣,老大老二樂不可支,伸長脖子一瞧:嗨,口福不淺,前面是一家烤鴨店哩!

“三弟,這主意是你出的,這下就看你的了!”

老三冷冷一笑,帶領二位師兄不慌不忙走上前去,慢吞吞地說:“這烤鴨雖好吃,只是出家人從來以素食爲本,可不能開葷呀!好在這鴨子色香味俱全,今天,我就招待你們多看看,多聞聞,飽不了口福,也飽飽鼻福,飽飽眼福吧……”

輪流請客,肚子越吃越餓,口水越流越多。三個和尚想,得趕緊找一寺廟,化點齋飯才成。

老大向一長者打聽說:“請問,附近可曾有寺廟?”

長者說:“順這條路向前走,向左拐彎,再沿石級登山,山腰就有一古寺。”

他們三個像泄了氣的輪胎,忽然又打了氣似的,大步流星來到山下。擡頭一看,不免頓生疑惑:這地方,好生熟悉,在哪兒見過呀!拾級而上,越感奇怪:這山,這嶺,這路,這景,怎麼好像來過呀?

翻過小山坡,叮叮咚咚山溪出現面前。大家正要上前喝水,一瞧,不由得目瞪口呆!

“這不是我以前挑水的地方嗎?”

“這不是我以前擡水的地方嗎?”

“……”

原來,這山下是條環形路,連接着通向山外的大路。因爲他們每次拐彎都是朝左,所以,走一個圓圓,又回來了!

“九九歸原,又回到了老地方。看來,像我們這樣,是走不出這個圈子了。這怕是天意吧!”老大搖頭感嘆。

“算了,去外邊更糟,何必去吃那份苦頭呢?還是在自己的廟裏好啊!”

“只是從明天起,我們三個要努點力,輪流挑水,每天每人一擔……”

三個和尚邊走邊談,跨進了自己寺廟的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