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趣味美術 生活小製作 兒童製作 親子互動 陶藝製作 傳統手工 民間手藝 歲月綻放 創意與設計

立春之際迎春神拜太歲 寒盡春來萬物復甦

欄目: 老習俗 / 發佈於: / 人氣:2.02W


立春,二十四節氣之首,也是重要的傳統節日,稱「立春節」。「一年之計在於春」,古人認爲這是一年的開始。歷代帝王這一天都要舉行鞭春之禮,意在鼓勵農耕。幾千年來民間各地也形成了固定的風俗習慣。2015年立春時間爲2月4日11:58:27。

按傳統的算法:大寒後15天爲立春。每年公曆2月4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15°時開始,是爲立春日。此時東風開始吹拂,河水解凍,沉睡了一冬的蟄蟲開始活動起來。草木復甦,氣溫回升,標誌着春季開始。

中國古代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爲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後,蜇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甦醒,再過五日,河裏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着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這天流傳下來很多民俗,雖然不同地區不盡相同,但慶祝活動都大同小異。

1. 祭句芒神

句芒爲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鳥身,執規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設東堂迎春之事,說明祭句芒由來已久。

據文獻記載,周朝迎接「立春」的儀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開始齋戒,到了立春日,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東郊迎春,迎接主管農事的春神句芒神,以祈求豐收。

到了清代,迎春儀式更演變爲社會矚目、全民參與的重要民俗活動。據《燕京歲時記》中記載:「立春先一日,順天府官員,在東直門外一里春場迎春。立春日,禮部呈進春山寶座,順天府呈進春牛圖,禮畢回署,引春牛而擊之,曰打春。」清人所着的《清嘉錄》則表明,立春祀神祭祖的典儀,雖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歲朝,但要高於冬至的規模。

2. 拜太歲

中國有迎太歲的習俗,「拜太歲」是中國道教文化的一個內容,也是中國民間一種化煞消災、祈福納吉的傳統習俗。早在元、明時代,拜太歲活動便被列入國家祀典。

古時以天干、地支來計算年月,天干地支一個輪迴是六十年,每年一個太歲,如甲子太歲、乙丑太歲等。相傳這六十位太歲神都曾經在中國的不同歷史朝代託生人間,他們有的是守護疆土、有功於國的將軍,有的是清正廉潔、一心爲民的地方官員,每個人都是中國倫理道德的楷模和備受世人推崇的學習典範。

民俗中認爲,六十位太歲神輪流值年,因而人的一生隨時隨地都存在着兩位太歲神,一位是本命太歲,也就是人的出生之年的太歲;另一位是值年太歲,也稱流年太歲。

作爲一種傳統習俗,目前「拜太歲」這一活動在中國的北京、廣州、臺灣、香港等地以及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十分盛行。從古代傳統的干支紀年規則上來講,立春之時就是新舊太歲進行交接之時。

3. 躲春

在傳統民俗學上, 到了立春這一天需要躲春。因爲立春這天氣候開始交接,新的氣場可能對部份人羣有不利的影響,所以躲春的習俗就出現了。每到立春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爭、必須要和和睦睦、心平氣和地迎接這一天。

「躲春」其實就是「躲太歲」,多數是當年犯太歲之人需要躲春。比如2015年立春這一天上午11點59分,正式進入乙未羊年,就是2014馬年太歲星君章詞大將軍正式卸任,2015羊年太歲星君楊仙大將軍正式上任的交替時間。

民俗認爲,比如羊年生肖屬羊、牛、鼠、狗等犯太歲之人,就必需「躲春」,就是爲了躲開與羊年太歲正面的衝突,緩和與太歲星君的關係,對年運更有利。

4. 立春和生肖

立春當天是干支歷中一年的開端、寅月的開始。中國黃曆和民俗學,均以「立春」作爲生肖計算的依據。

中國玄學與二十四節氣息息相關,所以長久以來「立春」在術數界中皆被視作新一年的開始。而正月初一,雖然家家戶戶都熱鬧慶祝新年,但對於風水術數計算仍是以「立春」作新年的分水嶺。中國傳統的屬相算命、推八字等,都是以立春作爲一年起始的。

5. 咬春

立春時有咬春的習俗,雖然各地不盡相同但主要是:蘿蔔、五辛盤、春餅和春捲。

立春之際迎春神拜太歲 寒盡春來萬物復甦

「咬春」風俗食物之一是蘿蔔。據漢代崔寔《四民月令》一書記載,中國很早就有「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的飲食習俗,而到了明清以後,所謂的「咬春」主要是指在立春日吃蘿蔔,如明代劉若愚《酌中志.飲食好尚紀略》載:「至次日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嚼蘿蔔」。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亦載:「打春即立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餅,婦女等多買蘿蔔而食之,曰『咬春』,謂可以卻春困也。」意思是說吃蘿蔔可以解春困。

另一食物是五辛盤。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引西晉周處《風土記》曰:「元日造五辛盤,正元日五薰煉形。」所謂五辛即五種辛味蔬菜,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載:「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芥等辛嫩之菜,雜合食之,取迎新之義,謂之『五辛盤』,杜甫詩所謂『春日春盤細生菜』是矣。」

其實,古時人們吃五辛盤不僅僅是爲了「取迎新之義」,同時也是了爲了散發五臟之氣、健身防疫。立春之際,寒盡春來,正是易患感冒的時候,用五辛來疏通髒氣,發散表汗,對於預防時疫流感,具有一定的作用。

立春這天,民間還有吃春餅的習俗。如晉代潘岳所撰的《關中記》記載:「(唐人)於立春日做春餅,以春蒿、黃韭、蓼芽包之。」古時,立春日吃春餅這一習俗不僅普遍流行於民間,在皇宮中春餅也經常作爲節慶食品頒賜給近臣。如陳元靚《歲時廣記》亦載:「立春前一日,大內出春餅,並酒以賜近臣。盤中生菜染蘿蔔爲之裝飾,置奩中。」

立春之際迎春神拜太歲 寒盡春來萬物復甦 第2張

除了春餅之外,春捲也是立春日人們經常食用的一種節慶美食。春捲這一食品名稱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該書中曾提到過「薄皮春捲」和「子母春捲」這兩種春捲。到了明清時期,春捲已成爲深受人們喜愛的風味食品。時至今日,色澤金黃、外皮酥脆、肉餡鮮嫩、香氣誘人的春捲已成爲許多大酒店宴席上一道風味獨特、備受歡迎的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