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趣味美術 生活小製作 兒童製作 親子互動 陶藝製作 傳統手工 民間手藝 歲月綻放 創意與設計

民間藝術家司保良和他的玻雕世界

欄目: 民間工藝 / 發佈於: / 人氣:9.17K

民間藝術家司保良和他的玻雕世界

插圖/吳洋

在797塊玻璃上雕刻約125萬字、240幅插圖的《紅樓夢》;完成古今名家墨跡玻璃雕刻作品300塊(最長的達8米);在玻璃上雕出長約9米的《清明上河圖》……今年52歲的農民司保良在玻璃上精雕細鏤,不斷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中國民間工藝”的徐州奇蹟。

司保良,男,1 9 5 9年生,現爲銅山縣大彭鎮文體站站長,同時又是江蘇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其主要作品有《紅樓夢》、《清明上河圖》、毛澤東詩詞、“中國古今名家書法”等。

玻璃雕刻藝術是我縣大彭鎮的司保良創作的一種民間藝術。其工藝是將書畫作品書於或臨摹在玻璃的正面,然後用自制工具在玻璃的背面進行反體雕刻而成,作品不但保持原作之神韻,而且立體感強,古樸典雅,藝術形象栩栩如生。

銅山縣大彭鎮付莊村49歲的司保良把歷代大書法家的作品刻在了玻璃上,還把《紅樓夢》的人物、文字及《清明上河圖》刻上了玻璃,他的作品被毛主席紀念堂及周恩來紀念館等單位收藏,他還獲得了“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的美譽,這一稱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聯合授予的。1976年,司保良高中畢業後在村裏當民辦教師,由於從小受外祖父影響,他喜歡寫寫畫畫。1983年,他辭去了工作,專心研究書畫藝術。當年,他去安徽蚌埠的朋友家裏玩,看到他在鏡子的邊上用砂輪磨點花紋等簡單的圖案,由此他產生搞一門玻璃雕刻藝術的想法。但在玻璃上雕刻,以前沒人幹過。玻璃的硬度跟鋼一樣高,還易碎。經過潛心摸索,現在他已刻得得心應手了。他的這門工藝,也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專利證書。剛開始時他刻當代名家書法。1993年是毛澤東誕辰100週年,在朋友的鼓動下他開始刻毛澤東詩詞手跡,而且刻得與原件一樣大。他一口氣刻了26首,把其中的一件作品捐贈給了北京毛澤東紀念堂。湖南韶山毛澤東故居管理處得知後,也來向他徵集,他又捐贈了一件,並自費把作品護送到韶山。後來,淮安周恩來紀念館要求他義務刻一件總理的詩,他也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在玻璃上雕刻很費時間。比如說,刻一對鎮紙,也就十幾個字,要花整整一天的時間,但他感到無限的樂趣。1993年10月,他爲自己定下了一項浩大的工程——在玻璃上雕刻全本《紅樓夢》!這可是要刻下120多萬字的工程啊,還有240幅插圖!此後的3年半時間裏,他幾乎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刻字,每天要刻十四五個小時。他是在16開紙一樣大的玻璃上刻的,全是蠅頭大的行書。這一刻,就刻了797塊玻璃!他把它們用紅木裝起來,好多書畫家見了,直嘆他的毅力不可思議。因爲這項工程,當年,他被評爲江蘇省十佳著名民間藝術家。現在,他正在進行中國古今名家墨跡雕刻。已刻了3年多了,刻出了200多件作品。其中一件五代書法名家楊凝式的《韭花帖》,總共63個字,他刻了一個多星期。有書法家看到他這件作品說,要不是刻在玻璃上,簡直以爲就是真跡呢。此外,他還刻了《清明上河圖》等古代名畫。他現在還種地,日子也比較清苦。但他不後悔,因爲他太喜歡自己從事的事業了。

民間藝術家司保良和他的玻雕世界 第2張

總覺得時間不夠用

司保良的家裏,二樓的三間房子都是司保良的書房,除去牆上的字畫和桌上一些別具特色的木雕、石雕等工藝品,記者彷彿走進了一個晶瑩剔透的夢幻王國,上千件玻璃、水晶雕刻作品,至清、至純、至精,清澈美麗,讓人心、眼瞬間澄明透亮起來。而這也給攝影記者的工作帶來了不小的難度,因爲“在哪裏拍照都反光”。

“時間是創造一切的根本,刻一對十幾個字的玻璃鎮紙也得花一天時間。鑽研玻雕藝術快30年了,我總覺得時間不夠用。”

司保良現在任職大彭鎮文化站站長,工作之餘,他拋開一切干擾,全身心地投入到創作中,廢寢忘食。“可以說,每塊玻雕作品都是我的嘔心瀝血之作。像這部玻雕作品《紅樓夢》的創作,我花了3年多的時間才完成,如果我能年輕20歲,一定會把中國四大古典名著的其餘三部都雕刻出來。”司保良說,玻璃有斜視感,厚的字易變形,有時一分心或身子一斜,字可能就雕變形了,一塊玻璃料也就廢了,所以他十分謹慎,進行雕刻創作時不敢有絲毫的馬虎。

民間藝術家司保良和他的玻雕世界 第3張

工藝獲國家專利

其實,司保良走上玻雕創作之路純屬偶然。1976年高中畢業後,司保良當了7年民辦教師。此後,因想自由支配工作時間,司保良辭去了當教師的工作。辭職後不久,司保良去安徽蚌埠一位朋友家裏玩,看到朋友在玻璃鏡子的邊上用砂輪磨點花紋什麼的,覺得非常有意思。“我當時想,在玉石上搞雕刻是我國的傳統工藝,但玉石比較貴重,不像玻璃那樣隨處可買,我當時就決定,今後一心一意搞玻璃雕刻藝術。此後,我拜師蚌埠市第二毛紡廠工程師魯德順,苦心鑽研起玻璃磨藝技術。”司保良說,自那時起,他便醉心於玻雕世界裏。

剛開始創作時,司保良主要在玻璃上雕刻當代名家書法。1993年,毛澤東主席誕辰100週年,他在朋友的鼓動下開始雕刻毛澤東詩詞手跡,不僅刻得和原件一樣大,而且一氣刻了26首,最後還把其中的一件作品捐贈給了北京毛澤東紀念館。湖南韶山毛澤東故居管理處得知後,也向司保良徵集作品,他又捐贈了一件,而且自費把作品親自送到韶山。後來,淮安周恩來紀念館也請司保良爲他們刻一件總理的詩作,他也毫不猶豫地答應,並精心創作了周恩來詩《大江歌罷掉頭東》手跡玻雕。

在向老師學習的基礎上,司保良大膽創新,打破傳統石刻、木刻、瓷刻等技法,於玻璃正面用毛筆書寫或臨摹字畫,然後將玻璃翻過來,再用金剛石和微型槍鑽進行反體雕刻,使得作品立體感強烈,典雅古樸,風格迥異,又不失原作之神韻,易於收藏、保管。他的玻雕工藝也因此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專利證書。

民間藝術家司保良和他的玻雕世界 第4張

3年用禿40多支毛筆

3毫米厚、5毫米厚、12毫米厚、2釐米厚的玻璃,是司保良雕刻玻雕作品時常用的。在此類厚度的玻璃上進行雕刻,對平常人來說,根本不可能完成。即便對已有近30年雕刻經驗的司保良來說,在玻璃正面書寫或臨摹後,再在背面進行手工反體雕刻,也不是件輕鬆的事。

“沒有日積月累的工夫,想要達到玻雕的大師境界根本不可能。玻雕得坐得住,須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辛苦。”司保良認真地說,“玻雕需要精湛的技藝,但最需要的還是耐心和時間,沒有耐心,熬不過漫長的雕刻過程;沒有時間,完成不了書畫宏篇鉅作。”

脂硯齋版的《紅樓夢》全本玻雕,書聖王羲之的《大觀帖》玻雕,懷素草書《千字文》玻雕和米芾的《多景樓詩》玻雕……司保良一邊介紹一邊告訴記者,他自幼受外祖父影響,酷愛書畫藝術,“小學時,因爲美術老師一句話的肯定,我對書畫更爲執着和癡迷。因此在之後的創作中,書畫成了我創作的主要素材。”

司保良說,自從事玻雕藝術創作以來,對他真正的考驗來自於雕刻《紅樓夢》。從1993年開始進行《紅樓夢》的全本雕刻後,司保良便把生命的激情全部凝聚在了一塊塊玻璃上。白天,他用毛筆將字寫在玻璃上;晚上,他又按虛實緩急的藝術規則一絲不苟地在玻璃上刻,直到右臂痠痛無法擡起纔去休息。到1996年《紅樓夢》玻雕殺青時,司保良用禿了40多支毛筆,無名指上的老繭剪了一層又長一層。由於長期端坐不動導致虛火旺盛,司保良在那幾年裏吃了一萬多粒牛黃解毒丸。

民間藝術家司保良和他的玻雕世界 第5張

最大心願想辦展覽

到市場上按作品大小取劃玻璃,然後打磨鋒利的邊,再清洗幾遍;接着根據書畫作品大小在背面裱制天地頭,再清洗;待幹後,在玻璃的正面進行書寫繪畫或臨摹作品;之後在玻璃的背後一筆一劃雕刻……玻璃易碎,27年如一日進行創作,司保良的玻雕工藝日益精進。

爲了夯實玻雕藝術功底,司保良曾參加無錫藝專的函授學習,還一直堅持報刊雜誌的剪貼,別人丟棄的報紙,他會如獲至寶般拿回家,有需要的內容就剪貼下來,以便隨時翻閱學習。因這種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司保良在玻雕工藝上不斷取得新的成就,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2004年,司保良接受新華日報記者採訪時,曾說“我現在還種地,日子也比較清苦,但我不後悔,因爲我實在太喜歡自己的事業了。”如今,問及司保良的願望,癡迷玻雕工藝、曾經連兩毛錢鐵釘錢都拿不出的他只說了5個字———想搞個展覽。

爲什麼想要搞個展覽?“我想讓更多的人瞭解玻雕工藝,我想把玻雕工藝做到極致。”司保良告訴記者,雖然《人民日報》、《農民日報》、《新華日報》等許多媒體對他進行過報道,但很多人並沒有見過他的作品,尤其是新創作的水晶雕刻作品,所以追求藝無止境的他想讓更多的人瞭解玻雕,並希望通過展覽得到更多的意見和建議,以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工藝。

“一旦踏上藝術之路,則沒有什麼比執著精神更重要的了,只有懷抱虔誠的藝術家,纔會感悟到萬物之中的藝術靈光,明知有苦、有難,卻仍閃爍着歡樂的淚花。”這段話是司保良的手記,樸實無華的言語中折射出了這位民間工藝美術家艱辛的創作歷程和執着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