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趣味美術 生活小製作 兒童製作 親子互動 陶藝製作 傳統手工 民間手藝 歲月綻放 創意與設計

經典睡前故事書 呂洞賓下山

欄目: 故事會 / 發佈於: / 人氣:1.15W

經典睡前故事書 呂洞賓下山

故事是培養孩子想象力的最佳材料,可以啓發寶寶的智力。本站爲有寶寶的童鞋整理寶寶們都很喜歡的經典睡前童話故事,不同的環境在孩子的大腦中形成不同的畫面,讓寶寶能掌控主人公的喜怒哀樂,演繹故事的主人公,讓寶寶珍惜美好生活。

呂洞賓下山:


終南山,蒼翠俊秀,流水潺潺,山嵐氤氳,花香遍地,是修仙問道的風水寶地。

大羅神仙呂洞賓,隨着師父鍾離,在這裏採藥煉丹,養身悟道,過着神仙的日子。

這一天,他突然問師傅說:“弟子承蒙師父超度,使我遠離了生死的界線,獲得了長生不老的祕訣。只是弟子疑惑,道門中的輪迴,是否無頭無盡,永不休止?”

鍾離見呂洞賓問得認真,就回答說:“怎麼沒有盡頭!自從天地混沌初分以來,一個小劫數是129600年,那時,吐世上青不白難辨,聖賢難存。一個大劫數是249600年,那時,儒教滅絕,不得流傳。再大的劫數是388800年,那時,咱們道門關閉,弟子窮盡,教義盡毀。再往上,是777700年,釋教也在所難免,同我們有相同的結果。這些都是註定的,無法更改,無法逃避。”

呂洞賓又接着問:“弟子想遊遍神州大地,不知該從何處起步,到何處駐足?望師父明教。”

師父說:“九九之數屬陽,你就先從山前九州起步,再到山後九州,再到兩淮流域三九二十七郡州,河北平原四九三十六郡州,關西五九四十五郡州,西川六九五十四郡州,荊湖七九六十三郡州,江南九九八十一郡州,然後到海外朝陽四州。你若踏遍這些地方,400座郡州,你無一處不曉,無一處不遊。”

呂洞賓聽了高興,又問師父說:“這400座郡州,廣袤無垠,有多少人煙?”

師父回答他說:“只不過三山、六水、一分人煙。”

呂洞賓又好奇地說:“師父,你成道之日,到如今約有多少壽數了?”

師父說:“從漢朝407年,到晉代157年,再到唐朝288年,宋朝317年,算起來約1100歲掛零了。”

呂洞賓忙問:“師父計年1100多歲,不知您超度了多少人?”

師父看着呂洞賓回答說:“只度了你一人。”

呂洞賓深感驚異,問說:“師父爲何只超度了弟子一人?恐伯是咱們道門森嚴,不降慈悲,不救衆生出水火之中吧!師父,你若是給我三年時問,我就可以超度3000餘人,給我道家擴大聲勢,壯大門徒。”

師父聽罷,哈哈大笑起來,直笑弟子初入道門,妄下論斷。他說:“世上衆生芸芸,但不忠者多,不孝者廣。那不仁不義的衆生,怎麼能入我道門,成就神仙?”說罷,他看看不以爲然的弟子,又說:“我可以讓你出去三年,只要你能超度一人,也算你功勞不小,你看如何?”

呂洞賓不知事情深淺,自信地回答說:“我今日就辭別師父,雲遊去了。”說罷,就準備出發。

“且慢!且慢!”師父連忙喚住呂洞賓,對他說:“你暫時還去不得。我有一個法寶還沒有傳授給你,只怕你要吃虧。”

呂洞賓站住。他師父就喊道童:“到洞內取我的降魔太阿神光寶劍來。”

道童應聲去取。師父便對呂洞賓說:“這劍是我的師父東華帝君傳給我的,我今日把它傳授給你。”

道童取出劍,呂洞賓忙跪着接了,口中稱道:“領我師法旨。”

師父又說:“此劍能飛取人頭。你遇到險情時,只要說出對方的地址、姓名,再念咒語,它就可以變成一條青龍,飛去斬了對方的頭顱,銜着送來。”

呂洞賓看那劍時,果然不同一般。

師父叫過呂洞賓,告訴了用劍的咒語,收劍的咒語,就勸他仔細用劍,不可妄自唸咒。

呂洞賓就要辭別師父下山。他師父又叫住他,語重心長地對他說:“你果真要下山,我也不阻檔你。但你必須答應我三件事。”

洞賓毫不猶豫,說,“哪三件事?”

“第一,千萬不要和和尚們鬧糾紛,能答應嗎?”

呂洞賓說:“沒問題。”

師父又說:“第二件,你把我的寶劍拿去了,一定也要拿回來。千萬不要丟失了。你能依我嗎?”

“行,師父。”

“第三件,給你三年的時間下山,你能超度凡人也好,不能超度也好,必須按時返回。否則,我要將你逐出師門,斬首滅行。你能答應嗎?”

洞賓很乾脆地谷應了第三個條件。師父十分高興,就讓他上路。

呂洞賓感激不盡地對師父說:“蒙師父傳法,使弟子懂得了年代的劫數、地理路途、寶劍法語。弟子也呈送師父一首詩,就算弟子的一點謝意。”他當下就吟道:“

二十四神清,三千功行成。

雲煙籠地軸,皇月遍空明。

玉子何須種,金丹豈用耕?

箇中玄妙訣,誰道不長生!”

他師父聽罷,哈嶺大笑。又叮囑了一遍,讓呂洞賓下山去超度衆生。

呂洞賓念動咒語,升起一朵祥雲,坐上去,就到人們居住的閻浮世界。他朝遊蓬菜島,暮宿蒼梧山,吟誦洞庭湖波光浩渺,欣賞岳陽樓月照清爽。就這樣,巡遊各地仙台道觀,察着各類道士風骨,出入無蹤影,往來不定跡,在人間整整飄蕩了一年。令他失望的是,他沒有找到一個可以超度的人。

呂洞賓想起自己給師父誇下的海口,不禁有點着急。坐下來細思靜想怎麼辦。忽然,他眉頭一展,計上心頭,大喝一聲:“對呀!”他想起師父曾在終南山傳授道術:到太虛頂上觀看,看見有紫氣縈繞,必定有人要稱霸諸侯;有黑氣翻卷,必定有山怪水妖禍害人間;有青氣飄渺,必有人得道成仙。於是他高興得駕着雲,到那沒有人煙的地方。

他喊起一聲,降到太虛頂上,東張西望。遠遠看見有一處青氣沖天而上。他心中高興起來,想:“妙極了!那青氣的發源處必定有神仙。我何不前去看看。”於是他又駕雲馳界,來到青氣上浮的地方。

他四下看看,不知自己處身何方,就念動咒語,又大喊一聲。“土地神在哪裏?”

只見一陣風過去,土地神出現在呂洞賓面前。他穿着五短青衣,手杵龍形的柺杖,腰間纏着黑虎尾巴。作揖道。“上仙呼喚小神,不知有什麼法旨?”

呂洞賓問:“下面青氣飄浮的是什麼地方?誰家的男子婦人?”

土地神回答說:“下界是西京河南府銅馳巷。有個婦人殷氏,年約30多歲,不曾出嫁他人。她累世信奉我們道教,積下許多陰果。這女子是唐朝殷開山的子孫,七世女身現形,所以有青氣七浮。”

呂洞賓聽得明自,便打發了土地神,墜下樣雲,變成一個衣衫破破爛爛,臉孔污濁煩人的道士,直入城去。

來到巷口,呂洞賓擡眼看見一個銅牌,上面寫着:“殷家澆造細緻耐點清油蠟燭”。又見一個女子,穿着道袍,眉間浮着青氣,站在那裏,同人說話。

呂洞賓禁不住脫口而出:“好!”就往女子跟前走,慶幸自己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終於要超度人了。

那女子見一個道士直端端地朝着臺己奔來,不免激起怒氣,衝着呂洞賓就說:“先生,過一招吧!”

呂洞賓正在高興,忽見那女子怒上心頭,滿臉殺氣,就嘆息了一聲,從袖了裏拋下一張紙,轉身走了。

那女子見道士袖中拂了張紙,就叫人拾起來看,見上而寫着這樣四句:出山許願度三千,尋遍閻浮未結緣。特地來時真有意,可憐殷氏骨難仙。”後面署名“口口仙作”。

殷氏這對才明白是呂師祖化身前來,懊悔自己有眼不識。忙去尋師祖,只見道士化作一陣清風,全無蹤影。

呂洞賓仍回祥雲坐好,四下去尋找有緣之人。他到太虛頂上觀看,只見一匹馬飛奔過來,到他面前駐足不前。送信的符官下馬離鞍,從背上宣筒裏取出一封信遞給呂洞賓。

呂洞賓接過信,見上面寫着:“告上仙,奉道信官王惟善,在東京開封府馬行街居住。於今月十四日,請道一罈,就家裏開建360分位齋宴,請來道士2000餘員,恭爲純陽真人度誕生辰。特此拜請呂仙人光臨。”

呂洞賓閱畢,自言自語:“我倒忘了!馬上就是我的生日了。”他又大聲對送信的符官說道:“有勞心力,遠來送信。”

那符官連忙回答說:“小聖曾到終南上,見老師父說,上仙在中原地帶。特尋到此,才見上仙。”

呂洞賓從背後的荊筐裏取出一個仙果,遞給符官吃了。符官拜謝完畢,揮鞭上馬而去。

呂洞賓馳一道祥雲,直到東京沒人煙處,降下雲朵,立住了腳。他念動咒語,喊一聲“變”,變作一個疥癩先生,一瘤一拐地朝馬行街走去。

來到街面,見蟠旗飄舞,紅榜高懸,一個道主正焚香念語,做着法事,請聖邀真。

洞賓心下思量:“人若有願,天必從之。看這道主一番誠心,我何不看看他是否有緣。”他也不言語,一瘸一拐地朝道壇走去。

來到面前,見那道主原來是宮廷的宦官,他奉真修道,眉間微微有些青氣繚繞。呂洞賓在肚內思量:“此人時節未到。我還是顯些神通點化他,如果他初心不改,意念堅定,久後必然成其正果,超度於他。”想到這,他對道主說:“貧道最擅長山水畫。用水一碗,用絹一匹,我也不用筆,就可以畫一幅絕妙山水,也算我的一點佈施吧!”

道主聞聽,叫人取了絹墨,呂洞賓湍過一碗墨水,朝着絹上就撥。把那白生生的絹匹,弄得溼淋淋,髒兮兮,全不見個山,不見個畫。

道主生氣地說:“這癩道士,捉弄下官!來人,給我拿下!”

呂洞賓見他焦躁,轉身便走。衆人趕他,卻見他化作清風,扶搖而上,只從空中丟下一張白紙,掉到道主身旁。道主拿過白紙,展開一看,見上面寫着:“齋道欲求仙骨,及至我來不識。要知貧道姓名,但看絹畫端的。”

道主感到驚奇,叫人取那絹,展開一看,他嚇得納頭便拜,口中只喊:“上仙恕罪!上仙恕罪!”

原來那絹上是呂師祖的畫像,微妙微肖。這道主後悔不迭,卻又無可奈何。爲了表示他的崇拜之情,他將這畫裱糊一番,送給後宮太后娘娘,侍奉起來,他自己到武當山出家了。

呂洞賓尋人連連受挫,才感自己不應對師父誇那海口。看看又是一年過去了,他心中甚是不安,煩悶異常。又遊歷各地,還是不能如願。現在歸期臨近,他決心再試一試。

來到太虛頂上,他仔細觀瞧着,見正南方有青氣上揚,不免心中高興,駕雲就到青氣上揚的地方。他叫來土地神一問,才知下界是江西地面,黃州黃龍山有個傅太公,積陰德,累世積善,因此有青氣浮現。他就駕雲到傅家門前。

傅太公正在堂屋吃飯,呂洞賓跨腳進了房,對傅太公說:“結緣增福,開發道心。”

太公看他進來,忙說:“先生不要見怪!老漢家只齋僧人,不齋道士。”

呂洞賓說:“人常說儒、釋,道三教,從來是一家,爲何齋僧不齋道?”

傅太公睜眼說:“偏不需你道家。你們道家的謊話太多。”

呂洞賓阿:“此話怎講呢?”

太公說:“秦始皇、漢武帝聽信道家之言,年年派方士去茫茫大海邊,濤濤雪浪裏尋找神仙,要採什麼長生不老之藥,要成什麼羽化神仙。但結果呢?童男童女卻消失在茫的大海,秦皇、漢武也不免填屍入土。這怎麼叫人信服呢?”

呂洞賓也不駁他,就問太公:“既然道家說謊,那佛門又有什麼奇絕之處,讓你五休投地呢?”

傅太公說:“且不說靈山活佛,只說黃龍山黃龍寺黃龍長老慧南禪師,他講經說法,廣開方便之門,普度衆生,指引菩提之路。他說法如雲,度人如雨。法座下聽經聞法的人,每日不下千數,都滿心歡喜,拍手叫絕,我老漢可不曾見你們道門闡揚道法,普度衆生。因此,我只敬佛教,不尊道教。”

呂洞賓不聽則已,一聽怒氣填胸。他向太公:“這和尚今天還說法不說?”

傅太公回答他:“黃禪師一年四季,風雨無阻,何在乎今日一天?”

呂洞賓聽罷,提起寶劍,就到黃龍山去,他要與黃龍禪師一決雌雄,比個高低。那黃龍禪師,這時正在擂動法鼓,鳴響鐘馨,招集衆人上堂講經說法。他剛要張口啓齒,只見一陣風吹來,一股青氣直入他的座下。長老見了,用眼仔細一瞧,暗暗叫苦。他思慮了一會兒,就拿起戒尺,在桌上敲了幾下,告訴衆人說:“老僧今日不講經,不說法,有些話問你們,其中有人能回答嗎?”

只見人羣裏走出了呂洞賓。他漫不經心地看着長老,大聲叫喊着:“和尚,快說出來,看我怎麼回答你!”

長老見呂洞賓那副模樣,便試探着深淺說道:“老僧今年膽大,黃龍山下紮寨。袖中祭起金錘,打破三千世界。”

呂洞賓見話中含有機鋒,在試探自己,便不加思索,哈哈大笑起來,回答說:“和尚!前年不膽大,去年不膽大,只今年膽大了!你再說來。”

黃龍禪師又說:“老僧今年膽大。”

呂洞賓回興着,一句話截住了黃龍禪師,他說:“停下!貧道從來膽大,專門偷營劫寨。奪了袖中金錘,留下三千世界。”

衆人見黃龍禪師語露鋒芒,那位答話人又應對自如,一陣豪氣直逼過來,不覺都拍掌叫好。呂洞賓還不甘休,說:“和尚,這四句話只是引子,不算輸贏。我也有一席話和你交流。咱們不賭金銀財物,不賭糧田房舍,專賭性命。”

說哭,他從背上拔下師父送的寶劍,插在磚縫裏,對着衆人又說:“衆人聽明白。如果這和尚贏了,就拿此劍斬了小道。如果小道贏了,我要斬你黃龍。”

衆人聽罷,個個面如土色,膽戰心驚。

只見禪師一句,呂洞賓一句,舌劍脣槍,你來我往,好不激烈。

呂洞賓見自已稍占上風,就有些大意,被黃龍禪師一句話,噎得不知如何回答。他正犯難,黃龍禪師拿起戒尺,手一揚,打在呂洞賓的額頭,當時就起了個疙瘩。

黃龍禪師說:“我的禪大合小,你的禪小合大。本來想依言殺了你,但佛門戒殺。如今饒你一命!”

呂洞賓沒有料到會是這樣的結局,臉一紅,也不言語,只看着黃龍長老,大笑三聲,搖了三下頭,拍了三下手,拿了寶劍,放入鞘內,朝外便走。

衆人都爲黃龍禪師鼓掌。黃龍禪師按下戒尺,對衆人說:“大衆們,老僧今日大難到了。不知明日會如何。”

衆人都感到奇怪,問禪師何故。禪師解釋說:“你們不知他大笑三聲,搖三下頭,拍三下手,這都最告誡老僧,他今夜三更要來取我的頭顱。”

衆人譁然。黃龍遺散了衆人,招集寺內的僧衆,對他們說:“老僧今夜性命不保。如果神通大,也能躲過飛劍之禍。如果神通小些,只怕沒了頭顱。你們衆僧各自小心,關好門戶,別點燈燭。最好每人頭戴巾幘,蓋個帽子,躲避一晚。咱們明早再見。”

衆僧出了經堂,就有人說:“今天也說法,明日也講經,竟然說出個大禍來!一寺300餘僧,就像切西瓜一樣,都要被那道士切了!”當時,不少和尚就溜出寺院。

再看呂洞賓,他離了黃龍和尚,上到山頂,想着心思:“迴歸終南山的期限快到了,我也沒有超度下一人。師父該怎麼說我呢?再說,師父曾吩咐我,不要找和尚爭論高低。不想,今日被那老和尚敲了一戒尺。我難道就這樣罷休了嗎?哼!和尚,不是你活,便是我死!我要用這寶劍斬了你的頭顱,我要叫人說我有氣度。如果不斬你,叫我回去如何見師父?”他尋思着,擡眼去着,見星移斗轉,正是三更時分,便立起身,取出寶劍。

“我奉師父法旨,把你帶在身邊,當作衛身寶物,你千萬不可耽誤了我呀!”呂洞賓拍拍劍,又說,“你去黃龍寺,見長老慧南禪師,就斬他的頭。不管他是行,是坐,是立,是臥,你都要儘快結束,取頭回來。”

他揮舞着手臂,口中念着咒語,說聲。“變!”就見一條青龍從小而大,上下騰飛,朝着黃龍寺奔去。

呂洞賓在山上等着,有點沉不住氣了。看看天已四更,黃龍頭顱非但不見,連寶劍也不見音訊,其像石沉大海,風箏斷線一般,叫他坐立不寧。他又連忙念着收劍咒語,可他又失望了。呂先生這下慌了手腳,想起師父斬首滅形的話語,他不寒而慄。他再也按耐不住,駕起雲頭,墜在黃龍寺門前。

只見寺打大開,殿門暢懷,不見有僧人走動。呂洞賓也不管這些,直奔殿堂而去。在堂裏,看見兩枝紅燭高高燃起,把整個大殿照得明晃晃的。那一爐好香,嫋嫋升煙,連續不斷。那黃龍禪師端坐在禪牀上,閉目養神。

呂洞賓憤怒異常,大聲叫喊:“和尚,還我的寶劍!”

黃龍禪師擡起眼,說:“多口子!你想要劍,在這裏!你進來取。”

呂洞賓剛要擡腳,又思量:“我若取劍,被這和尚暗算了咋辦?”他不禁轉睛一想,對黃龍禪師說:“和尚!你是還了我的劍,咱們就罷手,也就兩訖不欠了。”

“多口子!老僧不和你一般見識。本想斬了你,只是看在你師父的面上,也就饒了你。”

呂洞賓聽罷,又生氣地想:“看你還厲害!我要是拔劍在手,斬了你這禿頭。”他大踏步向前,雙手去拔寶劍。

他用盡平生力氣,可那劍絲毫不動,像生鐵鑄牢的一樣,紮在地上。

黃龍大笑,說:“多口子!人常說人無害虎心,虎無傷人意。我本想還了你的劍,叫你回去面見師父,誰想你又動心要來殺我。那好吧!我不還你的劍,你有勁就去拔吧!”

呂沉賓知道黃龍用禁法把劍禁住了。便念解法。誰知越念越牢,他怎麼都拔不出劍。呂洞賓只好軟下口來,對黃龍說:“和尚,還了我的劍吧!”

長老見呂洞賓軟了下來,就要叫他知道厲害,便說:“我有四句,你若能悟透,就還了你劍。”

“你說吧!”

和尚從懷中取出一張紙,在紙上畫了一個圈,圈中間點了一點。又寫下四句詩:“丹在劍尖頭,劍在丹心裏。若人曉此因,必脫輪迴死。”

呂洞賓不解其意,啞然無聲。黃龍禪師也不點破迷津,只喊了一聲:“護法神在哪裏?”

一陣風起,頭戴金盔、身着金甲、手中拿着降魔棍的護法神出現了。他上前問訊:“我師呼喚,不知有何法旨?”

黃龍禪師說:“護法神,給我把這多口子押入困魔巖,等他參透了禪機,再引他來見我。”

“領法師旨意。”護法神拉着呂洞賓就要走。

“到哪去?”呂洞賓遲疑不走。

護法神說:“先生快請行。否則讓你嚐嚐我手中的降魔棍。它有1.4萬斤,只怕壓得你入泥進土去了。”

呂洞賓這時想起師父要他不要惹和尚的話語,但侮之晚矣。只好跟着護法神到困魔巖參禪,任他的寶劍留在殿內。

這天,他參了半天,不知黃禪師的禪機是什麼。正在思量,卻見看護法神不見了蹤影。他心中高興,駕雲起身,逃出困魔巖。

他一路走,一路想:“我鬧了黃州,又丟了寶劍,這可怎麼好?不如趕快回去負荊請罪,自首免死。”想到這,他直奔終南山。

進了山口,他見道童一人在洞,便問師父在什麼地方。聽說師父在山裏採藥,他也不敢歇息。一路去找。見到師父,他雙膝跪地,俯伏着說:“請師父恕罪!”

鍾離見呂洞賓這副樣子,呵呵笑着說:“我的弟子回來了?不知你超度了幾人?還是先把寶劍還給我吧!”

“望師父饒恕弟子!”呂洞賓低着頭,懇求着師父。

“我再三吩咐你不要找和尚惹事,你頭上的疙瘩未消,怎麼有臉面見我?”

呂洞賓不敢再言語,只聽師父教訓說:“你神法短淺,法術沒有精通,怎麼敢和人爭鬥高低?你徒弟沒有超度一個,卻想房門收屍!真是大膽!見你初犯,我且饒你一次,你趕快去取我的寶劍!”

呂洞賓此時再無顏掩飾了,就說:“師父解救弟子。寶劍被和尚用禁法禁住了,我取不出來。”

師父說:“我早知道了。來,拿上這封信,送給我的師兄辟支佛香,自然會還你劍的。”說罷,他遞給呂洞賓一封信,又讓他千萬不要把封皮弄壞了。

呂洞賓深嘆師父過去未來都已知道,忙納頭拜師,接了書信,直奔黃龍山。

門僧享知了黃龍長老,帶着呂洞賓到裏面大殿。呂洞賓再也不敢造次,恭敬地呈上師父的書信。

黃龍長老拆信一看,見上面一個圓圈,圈外有一點,還配有四句:“丹只是劍,劍只是丹。得劍知丹,得丹知劍。”他微微一笑,對呂洞賓說:“看在你師父的面上,我就把劍還給你吧!”說罷,他輕輕從地上取了寶劍,讓呂洞賓拿着。

洞賓這時已心悅誠服,他問黃龍禪師:“吾師法語‘圈子裏一點’,本師法語‘圈子外一點’,不知是什麼緣故?”

黃龍見呂洞賓態度大大改變,就問說:“你肯拜我爲師嗎?你若肯,傳道給你。”

呂洞賓滿口應承說:“情願飯依我師。”於是他前三拜,後三拜,禮佛三拜,合掌跪在地下,洗耳恭聽。

黃龍禪師說:“先前辯論時,你說一粒粟中藏世界,這小合了大圈子上的一點。我答一粒能化三千界,這大合了小圈內的一點。這是道!我傳給你。”

呂洞賓聽罷,茅塞頓開,大徹大悟。辭別了黃龍禪師,給師父還了寶劍,就在終南山潛心靜神,修身養道,百年之間也不走動遊玩,最終功成行滿,成爲天地間人人知曉的陸地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