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趣味美術 生活小製作 兒童製作 親子互動 陶藝製作 傳統手工 民間手藝 歲月綻放 創意與設計
當前位置:興趣製作網 > 民間手藝 > 拓印

藏書票裏的歷史一角

欄目: 拓印 / 發佈於: / 人氣:1.36W
藏書票裏的歷史一角張偉
來源:《新民晚報》
藏書票裏的歷史一角
1911年出版的傅蘭雅著《教育瞽人理法論》  藏書票是藝術園地的一朵奇葩,在西方世界有着悠久歷史。鴉片戰爭後,藏書票這朵藝術小花也伴隨着大量西方事物傳進中國,時約在20世紀初。上海是近代中國最大的開放城市,接納藏書票這朵西方藝術之花時間最早,使用的人羣範圍也最廣泛,他們中有的是留學歸國的學子,有的是受到西方思想影響的文人,也有在中國紮根立寨的外國人。這一枚枚已經泛黃陳舊的藏書票,背後也因此蘊藏着豐富的人文內涵,並折射出近代上海五色變幻的歷史一角。
  1 舊中國最成功的銀行家——陳光甫和上海銀行圖書館藏書票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簡稱上海銀行)是近代中國享有盛名的“南三行”之一。它的創辦人和董事長是莊得之,但當人們提到上海銀行時首先想起的卻是總經理陳光甫,他和張嘉璈、李銘、錢新之一起被稱爲舊中國銀行家的“四大名旦”。
  上海銀行創立於1915年6月,額定資本號稱10萬,實則僅7萬餘元。這樣的經營規模,在上海灘不要說無法和資本雄厚的外商銀行及官辦銀行相比,就是在私營銀行同業中也只能居於末流。然而僅僅十餘年間,陳光甫便把這樣一家全國規模最小的銀行發展成爲國內數一數二的私營大銀行,並創造了中國金融史上無數個“第一”、“之最”,他本人也因此被後人譽爲“舊中國最成功的銀行家”。
  陳光甫花費心血最多的還是在對人才的培養上。上海銀行開辦之初,他就從盈餘中提取款項作爲訓練人才的專項經費使用,當時上海銀行學習蔚然成風,職員素質之高在同行業間有口皆碑。陳光甫本人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從自己的求學經歷中他深知圖書館對個人學習成長的重要性。1923年10月,陳光甫即以私人藏書在行內開設圖書館,供職員閱讀。1933年5月,他正式開辦上海銀行圖書館,每月撥出專項經費,獨立預算,並聘請著名學者宋春舫擔任圖書館委員會的主席,具體負責圖書館的工作。
  本文所附這枚藏書票,就製作於1933年上海銀行圖書館正式開辦之時。票上隨意放置的中西文書籍代表着知識,熠熠發光的五角星象徵蓬勃向上的精神,兩支蠟燭意味着上海銀行服務社會,從細微處着手的行規宗旨。中心部位S.C.S.B幾個字母,自然就是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的英文名稱TheShanghaiCommercial&SavingsBankLtd.的縮寫。筆者有幸過目不少貼有上海銀行圖書館藏書票的書籍,如郭沫若的《創造十年》、劉大傑的《春波樓詩詞》、焦菊隱的《夜哭》、徐訐的《春若韭集》等,說明這個圖書館除了購買收藏金融專業方面的書籍之外,對人文科學也是相當重視的。
  筆者猜測,上海銀行圖書館這枚藏書票的製作和使用,很可能出於宋春舫先生的一手籌劃。因爲宋先生此時正負責圖書館的具體工作,而他除了是一個著名學者之外,還是一位中外馳名的藏書家,一位藏書票藝術的熱心愛好者,他的“褐木廬藏書票”在藏書票界是享有盛名的。若細細品味,兩者的製作風格也是非常相像的。如果這個猜測屬實,那麼從製作時間上來說,這枚上海銀行圖書館藏書票正好是褐木廬藏書票的“弟弟”。
  2 心中一盞明燈在——傅步蘭和他的藏書票
  這枚藏書票屬於特殊教育家傅步蘭,但是,要說傅步蘭,不能不先提傅蘭雅。這倒並非僅僅因後者是前者的父親,而是因爲他們從事的是同樣一種令人崇敬的事業。而且,傅步蘭正是遵循父親的囑託,踏着父親的足跡,走上盲童教育這條崇高而又崎嶇的道路的。
  傅蘭雅是英國人,原名約翰·弗里爾(JohnFryer,1839——1928),傅蘭雅是他的中國名字。他從小就對中國極爲嚮往,1861年他如願以償來到中國。雖然他是由英國聖公會所派遣,按理應該成爲一名傳教士,但他在中國幾十年的生涯中,扮演的卻完全是傳播西學的學者角色。傅蘭雅精通漢語,能夠用中文寫作,甚至還會說廣東話、北京話和上海方言,這些條件爲他翻譯西書、傳播西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有人做過統計,在1861至1896年傅蘭雅在華生活的35年中,他譯述的西方著作達到120餘種,是當時此領域中譯書最多的;而且,他所譯之書涵蓋政治、法律、哲學、歷史、天文、地理、數學、物理、化學、動植物等各個學科,堪稱19世紀中國所譯西書中最有學術價值的部分。譯書之餘,傅蘭雅在其他方面也做了不少出色工作,如他創辦了近代中國第一份專業科普雜誌《格致彙編》,參與創辦了近代中國第一所科普學校格致書院,創建了近代中國第一家科技書店格致書室等。可以說,當時的中國知識分子幾乎都受過他的恩惠,他在傳播西學方面所作的貢獻永遠值得我們尊敬和紀念。
  傅蘭雅在中國的幾十年中,親眼看到了很多中國盲人,尤其是下層社會窮苦盲人的不幸遭遇,故很早就有辦盲校的想法。1911年,他開始將自己的理想付諸實踐,正式開始盲校的籌建工作。此時,傅蘭雅已年逾七旬,垂垂老矣。他自感辦校力不從心,遂令其子傅步蘭來滬接手自己的事業。
  其實,傅蘭雅早有薪火相傳之意,故在此之前即已囑咐兒子在歐美學習管理盲童學堂的經驗及最新教育方法。傅步蘭在來滬之前,先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盲啞學校學習六個月,初步瞭解和掌握盲人教育的基本知識;接着,又赴阿弗不羅克地方盲人學校見習五個月,加深對盲人教育理論的認識;然後,再赴波士頓潘金司盲人學校學習,提高自己對盲人教育的管理實踐能力。傅步蘭在1912年年底抵達上海,上海盲童學堂(1913年後改稱上海盲童學校)也在這年的11月正式開學,傅步蘭出任校長。
  傅步蘭爲盲校的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學校的課程設置及內容,除根據當時教育部規定的公立學校和教會學校常設課程外,還根據盲人特點另設了打字、手工、風琴演奏、聲樂演唱等學科。各項功課均用中文講授,課本則採用全球通用的布萊爾六點制盲文體系。布萊爾盲文被定爲國際標準盲文是在1895年,傅步蘭在十餘年後即將其引入中國,使上海盲童學校成爲近代中國正式使用布萊爾標準盲文的第一所盲校。傅步蘭還通過自己的努力,使盲人教育的課程走進了大學課堂。1932年,傅步蘭在大夏大學開課講學,雖只有本科學員九人,但在大學設置盲人教育課程這一事件本身,已足以引起社會對盲人教育事業的關注和重視。
  傅步蘭還出席了1931年4月在紐約召開的國際盲人會議,他以非政府代表的身份,同與會的36個國家和地區的82位代表一起討論,宣傳了中國的盲人教育事業。傅步蘭的這些教學、考察和交流活動,架起了中國盲人教育事業與世界盲人教育事業之間溝通的橋樑,贏得了世界對中國盲人教育事業的支持。傅步蘭主持上海盲童學校歷時38年,於1949年9月宣佈退休,次年4月回國。2002年10月,上海舉行了盲童學校建校90週年的紀念慶祝活動,這當是對傅蘭雅、傅步蘭這對英國父子爲中國盲人教育事業所作辛勤努力的肯定。
  話題回到傅步蘭的這枚藏書票上,竊以爲,這枚書票的圖案很好地反映了傅步蘭所從事的事業。書票正中是票主的英文名字:r,兩冊精裝書籍代表了知識。書籍上方的高樓和外灘的萬國建築非常相像,應該象徵着上海。最顯眼的是右方那支閃閃發光的蠟燭。這燃燒自己,驅除黑暗的聖物本就象徵着教師這一崇高的職業,而對盲人來說,這發光發熱的蠟燭不更代表了照亮他們人生旅途的明燈嗎?可以說,傅蘭雅、傅步蘭這一對父子,一生始終在做着點燃明燈,驅除黑暗的工作。傳播西學使很多人開了竅,不再做一個睜眼瞎;而開辦盲校則實實在在替很多盲人點燃了他們生活中的一盞明燈。
  3 紅磚牆裏育子弟——上海美國學校及其藏書票
  1840年的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門戶,大量外國僑民隨之涌進中國,在各處安營紮寨,由此而產生了爲數衆多的爲僑民及其子弟服務的機構,僑民子弟學校即其中之一。20世紀初,供美國兒童就讀的美國僑民學校在中國共有4所,其中上海的一所是規模最大的。
  上海美國學校創辦於1912年9月,它的英文名稱是ShanghaiAmericanSchool,中文譯作僑美學堂。學校編制包括完全小學及高初兩級中學,校址最初設在北四川路172號A,雖地處鬧市,校舍卻比較簡陋,1922年,學校在上海西區的法租界貝當路(今衡山路)10號覓得一塊土地,修建新校舍,次年9月建成遷入,學校中文名稱也開始改爲上海美國學校。新校舍佔地近百畝,由美國建築師亨利·墨飛設計。建築設計主要模仿了美國費城獨立廳的風格,主建築立面頎長而舒展,左右對稱,縱向三段式屋頂有連續排列的老虎窗,正中屋頂有突起的塔樓。牆面多爲清水紅磚,恢宏旖旎,故該校又稱紅磚學校。裏面庭院深邃,林木掩映,別墅式的樓房鱗次櫛比。
  論校舍的豪華和學校的規模,上海美國學校在當時都屬首屈一指。這兩枚藏書票都由上海美國學校的圖書館印製,帆船和海洋代表了遠涉重洋。當時學校的不少工作人員都向圖書館捐贈了圖書,故其中一枚藏書票下方特地印製了“某某職員的禮物”等字樣。這枚書票貼在一本1938年由紐約出版的小說上,是一位叫雷蒙德·伯蒙斯的人於1939年捐贈,書票上並有他的親筆簽名。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人進入法租界,貝當路10號成爲日本憲兵司令部特高科的大本營,這座深宅大院成了人人聞之色變的人間地獄,比汪僞特務機關的76號更恐怖。上海解放後,這裏一度是華東軍政府委員會文化部的所在地,以後成爲某研究所的所址。
  1980年後,美國學校重新返滬建校,在上海市教育局正式註冊,成爲改革開放後上海市第一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該校最初坐落在市三女中的校舍內,後來因爲學生人數不斷增多,遂獨立建校,目前最大的一所在閔行新華漕地區,佔地200畝,擁有從幼兒園到高中的2000名學生。教師隊伍來自世界各地,學生畢業後可直接報考美國大學。從最早的僑美學堂到現在的美國學校,上海和世界的聯繫變化之大,令人感慨!
藏書票裏的歷史一角 第2張
傅蘭雅藏書票
藏書票裏的歷史一角 第3張
上海銀行圖書館藏書票
藏書票裏的歷史一角 第4張
上海美國學校圖書館的藏書票
藏書票裏的歷史一角 第5張
上海美國學校圖書館的另一款藏書票
藏書票裏的歷史一角 第6張
1912年上海盲童學堂師生合影
(責任編輯:一月)

夢想與現實之間的磨合讓我讀懂很多生活的語言,風雖改變了方向,卻沒有改變我的行程-----

來源網址:_感謝獨茂蘭石授權轉載,再轉請保留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