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趣味美術 生活小製作 兒童製作 親子互動 陶藝製作 傳統手工 民間手藝 歲月綻放 創意與設計
當前位置:興趣製作網 > 民間手藝 > 泥塑

鶴壁浚縣泥塑簡介、鶴壁浚縣泥塑欣賞

欄目: 泥塑 / 發佈於: / 人氣:2.99W

浚縣楊玘屯村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呢沽沽”的集中產地,素有“泥玩具之鄉”、“泥塑第一村”之稱,被民俗學專家稱爲研究歷史的活化石,是典型的地域文化,2006年,泥咕咕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產保護名錄。浚縣泥塑藝術是以膠泥爲原料,手工捏製人或動物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顏色以黑、赭石、白等爲底色,藍、綠、白、黃、紅爲花紋圖案顏色,顏色不經調和,是用原色直接繪畫,很具有民俗鄉村韻味。”浚縣泥塑主要集中在楊玘屯,據史料記載,在隋末農民起義軍與隋軍的戰爭中,雙方爲爭奪黎陽倉,有一員叫楊玘的大將在此屯兵,故後人將此村命名爲楊玘屯村。當時,爲了紀念在戰場上陣亡的戰友,將士們常捏製一些鴣鴣、戰馬、騎兵等以表懷念之情。現在,浚縣泥塑的創作題材有了很大拓展,又出現了獅子、小鳥、十二生肖等。其特點繼承並發展了古代雕塑的傳統工藝,顯得古樸、活潑、誇張而又豪放,這是它們的共性。

鶴壁浚縣泥塑簡介、鶴壁浚縣泥塑欣賞

浚縣泥塑發展至今,已分化出各具特色的三大流派:以王藍田爲代表的泥咕咕派;以“泥猴張”張希和爲代表的泥猴派;以宋學海、宋慶春爲代表的泥玩派。王派採用傳統手法捏製的泥咕咕可發出“咕咕”的聲音,其造型古樸、活潑,色彩斑斕。作品被收藏於英國倫敦大不列顛博物館,王藍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爲民間工藝大師。王派傳人王學峯在繼承父輩傳統捏製的基礎上,不斷創新。2007年,王學峯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中國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被文化部授予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其作品“吉祥奧運”、“五福娃”、“獅子滾繡球”經奧組委評審,參加了“揚帆奧運·中國民族民間藝術精品巡展”首展”;張派是以捏製泥猴而出名,故名爲“泥猴張”,捏製的有雜技泥猴、頂缸泥猴、說唱猴、觀月猴、舞蹈猴、抽菸猴、醉酒猴等等,這些猴子造型奇特、虛構合理、變形得當、引人發笑。“泥猴張”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一級工藝美術家”稱號。以宋學海爲代表的宋派捏製吹可發聲的泥人、泥馬、十二生肖等,被人稱爲“泥人宋”。他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家”,被河南省文聯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稱號。作品先後被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博物館院等單位收藏。三大流派的作品在國際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鶴壁浚縣泥塑簡介、鶴壁浚縣泥塑欣賞 第2張

精美的臉譜泥塑創意作品

浚縣泥塑的歷史 河南浚縣地方民間泥塑藝術。其產地集中在城關鎮楊屯。傳說當年瓦崗軍打黎陽,在山上屯兵馬。在瓦崗軍中,將士們爲了悼念陣亡的戰友,就用泥捏製成他們的模樣,從此就流傳下來這種習俗。農曆正月十五和七月十五的廟會上,“泥沽沽”(中間圓,兩頭細尖,可吹出海螺號聲的泥玩具)是農村大娘媳婦愛購的玩具。她們趕會後坐船回家,岸上的孩子唱道:“給個沽沽雞兒,生子又生孫兒”。婦女們便在笑聲中把泥玩具撒上岸去給孩子們玩耍。這種活動意寓添子添孫的瑞祥吉兆。

鶴壁浚縣泥塑簡介、鶴壁浚縣泥塑欣賞 第3張

泥塑-三不猴

浚縣泥塑的品種 浚縣泥塑有一百多種,分系列品種和單個品種兩大類。系列泥塑多取材於神話傳說、戲曲故事。如八仙過海中的八仙,三國的劉關張和五虎將軍,西天取經中的唐僧和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楊家將、瓦崗寨中的程咬金、岳家軍等,形象逼真,另外還有十二生肖等,既成系列,又可單個 看。與著名的淮陽太昊伏羲陵廟會泥塑相比,浚縣泥塑更接近現實生活,顯得生動活潑,自然,通俗,幽默。 浚縣泥塑的造型特點 單個泥塑的題材更爲豐富。以鳥爲最多,大的五寸許,一般兩寸許,最小者二指大小。鳥類以喜鵲和燕子爲主。各類鳥相映成趣,以誇張的藝術手法突出其神態,或憨態,或狡黠頑皮。雞在泥塑中也佔有重要位置,着紅色的公雞最多,多爲站立,母雞則以臥爲主,即俗語所稱"公雞打鳴,母雞抱窩"。單個泥塑中的連體形象亦具特色,如豬八戒背媳婦,胖墩兒騎雞,胖墩兒騎魚,小妞兒坐蓮花盆,小猴兒抱蟋等。在單個泥塑中,藝術形象最爲奇特的是長頸馬,馬頭和脖子比全身還要長兩倍。此外還有小豬,豬頭比身子大兩倍。這種誇張的表現手法格外傳神,體現出浚縣泥塑的基本特點。 浚縣泥塑的藝人 浚縣泥塑在藝術傳承中出現了幾位著名的民間藝術家,他們的創作各具有特色,呈現出不同的藝術風格。這些藝術家有勤勞刻苦的精神,從少年時代即掌握了泥塑藝術,他們取長補短,博採衆長,虛心好學,自成一家。如:王蘭田的作品以精緻著稱,造型生動、富有情趣;王廷良的作品樸實憨厚;李永連的作品則富於誇張,以豪放著稱;而侯全德的作品以新奇而著稱。他們中的"泥猴張"--張希和先生,更是飲譽海內外。

鶴壁浚縣泥塑簡介、鶴壁浚縣泥塑欣賞 第4張

浚縣泥塑/泡桐泥塑

浚縣政府對泥塑藝術的保護傳承、發展壯大非常重視,爲此,引導其專門成立了“泥塑藝術研究會”,組建了楊玘屯泥塑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實行公司+農戶運作模式。楊紀屯泥塑藝術發展有限公司現有職工1000多人,中層管理人員30人,銷售人員50人,策劃人員10人,外地銷售網點5個,年產泥塑產品80餘萬件,實現銷售收入600萬元。2007年,公司規劃建設了泥塑原生態村項目。該項目位於距國家4A景區——大伾山1公里的楊玘屯村。以大伾山景區爲依託,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泥咕咕”文化貫穿其中,形成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旅遊休閒、動手參與等爲一體的綠色時尚消費產業園。建設內容包括泥塑博物館、泥塑藝術培訓學校、生產車間、藝術燒製窯、生態園區等,總投資1470萬元。項目建成後,可發展泥塑作坊200個,帶動就業5000人,年實現銷售收入5000萬元,利稅3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