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的喜慶 山東饃饃面花圖片欣賞

面花是我國北方人的主要麪食,歷來有製作面花的習俗。面花在各地有不同的稱謂,有的叫“糕花”,有的叫“面羊”,也有的叫“花饃”。

國北方以麪食爲主,歷來有製作面花的習俗。面花在各地有不同的稱謂,有的叫“糕花”,有的叫“面羊”,也有的叫“花饃”。

山東面花

山東是以麪食爲主的地區,面製品在供祭天地祖先、慶賀生婚嫁娶以及歲時節氣禮儀風俗中,是決不能缺少的。大型的棗糕、棗饅頭以及印壓花紋的鍋盔大餅之外,膠東沿海一帶民間普遍的“餑餑子”果模製品的“魚兒果子”和“巧果”,更是手製面花的衍生品種。大大小小、各式花樣十分可愛的果模都離不開傳統紋式,如魚、雞、八寶、小獅子、蟬、瓜果、蓮子蓬、石榴桃兒、蝙蝠等。

在婚喪嫁娶、生辰壽歲和一年的吉日節期中,有經濟能力的人家都要烙上傳統稱魚兒果子的果模製品贈送親友。每年七月七日和孩子們的生日,家中要烤烙小型果模巧果,用紅線串起來,像項鍊一樣掛在兒童的脖子上,代表着祝福並膠合着人際關係。工匠刻制的果模造型與民間藍印花布的花紋造型十分相似,在民間美術中顯得分外協調。
“面花”藝術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宋代《東京夢華錄》等書中捏面花捏面花,就詳細記載了當時東京汴梁城製作、出售各種面花藝術和民間習俗的情況。明代的《宛署雜記》中,還記錄了南陽一代農村,每年的農曆正月,爲了祈禱來年的糧食豐收,便用麪粉做成各種麪食品,稱爲“果食”,"花樣奇巧百端",相互贈送,並將這些麪食品掛在田間、地頭,以犒勞天地之神。
山東饃饃面花圖片欣賞
山東饃花圖片欣賞
“面花”,城裏人叫“麪塑”或“捏麪人”。河南省豫東地區稱爲“蒸花饃”;豫西一帶早年叫“窩窩花”,解放以後改稱“糕花”,但在河南廣大地區,叫的最多、最普遍的稱呼是“捏面花”。 是用面捏製成的漢族民間藝術品,它普遍流行於中國以吃麪食爲主的北方,起源於漢族民間祭祀活動中用麪塑動物代替宰殺牛羊等動物的習俗。
山東饃花圖片欣賞
山東饃花圖片欣賞
山東饃饃圖片欣賞
山東饃饃圖片欣賞
山東饃饃圖片欣賞
山東饃饃圖片欣賞
民間的喜慶 山東饃饃面花圖片
民間的喜慶 山東饃饃面花圖片
民間的喜慶 山東饃饃面花圖片
民間的喜慶 山東饃饃面花圖片
民間的喜慶 山東饃饃面花圖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