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趣味美術 生活小製作 兒童製作 親子互動 陶藝製作 傳統手工 民間手藝 歲月綻放 創意與設計
當前位置:興趣製作網 > 傳統手工 > 紙藝

中國56個民族全套郵票(三)

欄目: 紙藝 / 發佈於: / 人氣:8.29K

佤族

中國56個民族全套郵票(三)
  佤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南部的西盟,滄源,孟連,耿馬等縣。佤族自稱“阿佤”,是周秦時期“百濮”的一支。清代有“嘎刺”,“哈瓦”,“卡佤”等不同之稱。新中國成立後,統稱佤族,意爲“住在山上的人”。佤族有自己的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語支。過去長期用木刻和實物記事。20世紀50年代創造了佤族文字。佤族能歌善舞。常見的舞蹈有“圓圈舞”,“舂碓”等。“圓圈舞”不分男女老少,舞者手拉手,邊唱邊跳,氣氛十分熱烈。    畲族

中國56個民族全套郵票(三) 第2張
  畲族主要居住在福建,浙江兩省的廣大山區,其餘分佈在江西,廣東和安徽省境內。其聚居點多爲數十戶人家組成的自然村寨,因而形成典型的散居與雜居特點。畲族自稱“山哈”或“山達”,意爲“山裏的客人”。新中國成立後,統稱爲畲族。畲族有自己的民族語言,屬漢藏語系,大部人講當地方言。沒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漢語文。    高山族

中國56個民族全套郵票(三) 第3張
  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國臺灣省,其餘散居大陸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區。高山族有許多支系,主要包括阿美人,泰雅人,排灣人,布農人,魯凱人,卑南人,曹人,雅美人和賽夏人。高山族以稻作農耕經濟爲主,以漁獵生產爲輔。高山語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沒有通用的民族文字。散居於大陸的高山族通用漢語文。    拉祜族

中國56個民族全套郵票(三) 第4張
  拉祜族主要分佈在瀾滄江流域的思茅,臨滄以及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拉祜族源於古代氐羌系統。清代文獻中被稱爲“倮黑”。自稱拉祜,意爲用火烤吃老虎肉,反映出拉祜族歷史上曾是一個狩獵民族。苦聰人是拉祜族的一個支系。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人民的意願,正式定名爲拉祜族。拉祜族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大多數人通漢語和傣語。部分拉祜族普遍使用過西方傳教士創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後來,在原有的字母基礎上,創制了拼音文字,推廣使用。   水族

中國56個民族全套郵票(三) 第5張
  水族主要聚居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縣和荔波,都勻,獨山以及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凱里,黎平,榕江,從江等縣。水族從事農業,以種植水稻爲主。水族的遠祖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唐宋時與壯侗族各民族一起被統稱爲“僚”。北宋時在水族地區設“撫水州”。“水”族之稱,最早見於明代史籍。新中國成立後,水族被正式定名。水族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水語支。水族先民曾創制過自己的文字,稱爲“水書”,其形狀類似於甲骨文和金文,但只有400多個單字,且多用於巫術活動。    東鄉族

中國56個民族全套郵票(三) 第6張
  東鄉族主要聚居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的東鄉族自治縣,少數散居在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鄉族,歷史上被稱爲“東鄉回回”,“東鄉蒙古”,“東鄉土人”等。泛指古代中亞一帶的穆斯林。新中國成立後,正式定名爲東鄉族。東鄉族語基本上同蒙古語相同,同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無文字。通曉漢語,漢文。    納西族

中國56個民族全套郵票(三) 第7張
  納西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在麗江地區納西族自治縣,寧蒗、水勝、維西、中甸、德欽、在四川省的鹽源、鹽邊、木裏等縣也有少量分佈。納西族歷史悠久,與我國古代遊牧民族氐羌支系有淵源關係。自稱“納”、“納西”、“摩梭”等。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納西族人民創造了燦爛古代文化,使用過自己的象形文字,明末清初,接受了漢族文化,漢文便逐漸爲納西族人民普遍使用。    景頗族

中國56個民族全套郵票(三) 第8張
  景頗族主要分佈在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潞西,隴川,盈江,瑞麗,梁河五縣,少部分散居於其他州縣。景頗族的來源與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關先後出現了“峨昌”,“遮些”,等名稱。新中國成立後,經民族識別確認爲景頗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過去沒有自己的文字,20世紀末葉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爲基礎的拼音文字。    柯爾克孜族

中國56個民族全套郵票(三) 第9張
  柯爾克孜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以及北部的特克斯,昭蘇,額敏等縣。柯爾克孜族世代過着以遊牧爲主,兼事農耕的生活。柯爾克孜族,清代,沿用蒙古準噶爾語,稱之爲“布魯特”,意即“高山上的居民”。新中國成立後,正式定名爲柯爾克孜族。柯爾克孜族有自己的語言,屬阿爾泰語系實厥語族。自歷史上全民信仰伊斯蘭教後,開始創制使用以阿拉伯字母爲基礎的拼音文字。在各民族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許多柯爾克孜族人已兼通維吾爾語文和哈薩克語文。    土族

中國56個民族全套郵票(三) 第10張
  土族是青海特有的少數民族,互助土族自治縣是全國唯一的以土族爲主體民族的自治縣,被稱爲“土族之鄉”,土族人大都居住在這兒。在一般人的觀念中,土族之鄉便是互助縣。關於土族的先祖,學術界尚無定論,大多數傾向於吐谷渾說。吐谷渾是遼東鮮卑族,在4世紀初遷牧今青海省南部和甘肅南部,後逐漸建立吐谷渾王國,公元663年,吐蕃攻佔吐谷渾全境,吐谷渾王諾曷鉢避走涼州(今甘肅武威),後又遷居今寧夏,其部屬之一部分散居祁連山之南也就是今天的互助縣一帶。後來經過與其它民族融合,在元末明初時形成土族,史書上稱之爲“土人”,互助土族則自稱“蒙古爾”,“察汗蒙古爾”。土族具有十分豐富的民間文學藝術。故事衆多,歌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