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百年歷史、可以解放一隻手的編織輔助工具Knitting Sheaths手工教程

先以編織大師Hazel Tindall 的超快編織鎮樓

動圖截自視頻,若不是出現較爲緩慢的表情變化,很容易讓人誤以爲是視頻在快進,顯然不是喔,Hazel Tindall 曾在2004年時以3分鐘內編織255針而獲得“世界最快針織者”稱號。

在她的編織過程中,用到一個在歐美國家歷史比較悠久的傳統編織輔助工具——Knitting belt(編織腰帶)。就編織人而言,能擁有一雙“馬達手”是多少人的夢想?雖然工具不是讓她取勝的法寶,但藉助的工具及編織姿勢多少是令人產生好奇。

這種編織方法,被稱爲“lever knitting”(直譯:槓桿編織),是一種將右針保持在固定的位置、僅移動左針進行編織的一種方式。據說用這樣的編織姿勢,可以增加速度,而且還可以減少運動或肩部的磨損。

當然了,對於初學者來說,由其是已經有編織經驗,更換方式初期會讓人重新迴歸新人隊伍,經歷有趣又沮喪過程。技多不壓身,如有興趣,不妨嘗試一下,就這些重複性的操作,將它們轉化成身體記憶只是需要一個練習的過程。而且,或許做爲我們來說,更容易接受這種方式。

而與針織腰帶有相同作用的,款式更多樣化的是一種叫“Knitting Sheaths / Sticks”的工具,用中文直譯,是“編織鞘”或“編織棒”。編織腰帶是系在腰上,然後將右針插入袋子上的孔洞中,而編織鞘是將鞘別在腰帶或圍裙上,然後再將針插在鞘孔內。

出生併成長於設得蘭島的Hazel Tindall ,在她的兒時回憶描述中,有這樣一段介紹:“她最早的記憶是家人叫她去外面看看奶奶回來沒有,奶奶會從山上走下來,一邊揹着泥炭往家走,一邊還在編織”。

在每天都必須工作、坐下來編織是一種奢侈的年代,藉助這些工具,人們可以邊走邊織,以此獲得或補貼家用。隨着工業時代的到來,這些工具的使用已經很少,在英國,諸如約克郡和設得蘭羣島依然還在繼續使用傳統的方式進行商業手工編織。當然還有不少傳統愛好者,在繼續製作與使用它們。

前面爲何說,我們可能更容易接受這樣一種方式呢?因爲它是“右手帶線”!而這種編織方式被國外的織友打趣道,它非常適合邊織邊自拍,如下圖,這位已經拍起來了,拍好放下手機繼續織,不用再進行鍼線放下拿起這些動作,而且如此編織,單手編織也是極有可能實現了~

最後來欣賞一些形同藝術品的編織鞘,有的已有幾百年歷史 。而通曉原理,其式樣或製作也可以化繁爲簡,如上圖,就是一個長方木塊,中間鑽了一個洞,而下面第一款老物件,是用稻草捆紮的。

以士兵站立形式的古董針織鞘,1804年

1600或1700年的……


伴隨這些迷人工具帶來的心動,

可以邊走邊織,

可以解放右手,

這樣的編織姿勢在國內有沒有人也是以同樣的姿態編織着?

又或有沒有人打算嘗試一下?

歡迎屆時反饋經驗心得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