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趣味美術 生活小製作 兒童製作 親子互動 陶藝製作 傳統手工 民間手藝 歲月綻放 創意與設計
當前位置:興趣製作網 > 傳統手工 > 編織

西充袖珍奇女子用手工毛衣編織幸福人生

欄目: 編織 / 發佈於: / 人氣:1.79W

聽說西充縣城化鳳山小區有一位叫王淑紅的袖珍傳奇女,雖然個子不足1米,可不知從哪兒學得一手編織毛衣的本領,她編織出的毛衣款式新穎、時尚,頗受顧客的青睞。儘管以前她家住在化鳳山的半山腰上,可每天上門找她編織毛衣的顧客,還是踏破了她家的門檻。

6月24日,筆者在一位熱心市民的指點下,來到了王淑紅現在位於公園街的店鋪,在近兩個小時的深入採訪中,王淑紅頗有幾分不同尋常的形象在腦中變得鮮活起來。

西充袖珍奇女子用手工毛衣編織幸福人生

坎坷人生,鑄就她堅強性格

1973年5月的一天,西充縣供銷社職工王德章終於如願以償,在連得3個男孩後,妻子爲他生下了一名女孩,取名叫王淑紅。從此,王淑紅就成了父母的掌上明珠、家中的快樂公主。

然而,隨着年齡的增長,細心的王德章夫婦隱隱地感到了幾絲常人難以覺察的不安,女兒王淑紅的個子明顯低於同齡人,5歲時才70多釐米高。

“淑紅的性格從小就很堅強,她常常對我們說,她要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不能成爲家庭和社會的包袱。”已到古稀之年的老父親憐愛地看着正在忙碌的女兒,動情地告訴筆者,由於膝關節和髖關節脫位,王淑紅走路很不方便,從小一天學堂也沒有上過,全靠自己在家教和她自學,經過多年刻苦自學,現在王淑紅不僅能夠看書讀報,還寫得了一手好字,多少回顧客看到票據上王淑紅的字跡時,都非常的吃驚,認爲她曾經受到過很好的教育。


頑強拼搏,體現人生價值

“1987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發現爲別人編織毛衣是一個好門路,而且特別適合我。”聰慧的王淑紅一直都在找尋自己既能夠勝任,又是自己喜歡的工作。

一天,她去一朋友家玩耍時,偶然看見《四川日報》刊登的一篇關於手工編織毛衣出口賺外匯的文章,讓她眼前一亮。

在家人的支持幫助下,王淑紅開始了自己人生的轉折,她買來10多本毛衣編織書籍和10多公斤各式毛線,一針一線反覆練習。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5個多月的“閉門修煉”,她正式展示在人們眼前的第一件作品,就讓周圍的鄰居對她刮目相看,漸漸地,開始有人主動上門找她加工毛衣。漸漸地,慕名而來的顧客越來越多。

望着堆積如山等待編制的毛線,一個讓家人吃驚的想法被王淑紅提了出來:學習外地先進技術,引進新型機械設備編織毛衣。後來,家人考慮到王淑紅行動不便和經濟問題,就決定先由大哥王雲昌到成都參加培訓,回來後再將技術教給王淑紅。1988年5月,王雲昌帶着家人的囑託,開始了在成都爲期一個半月的毛衣編織技術學習之旅。

也就在大哥王雲昌學習歸來後的第三個月,王淑紅的半機械化毛線編織作坊正式在自己家中投產。由於款式新穎,加工價格低,使得王淑紅的毛衣編織加工作坊聲名遠播。2006年,王淑紅在公園街租了一間鋪面,重新又添置了8臺機械設備,並開始掛牌經營毛線編織生意。

想到王淑紅走過的風雨歷程,老父親王德章感慨地說,王淑紅的動力源於她那不服輸的性格,是她戰勝自我,頑強拼搏,給自己打開了生活的另一扇門,體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西充袖珍奇女子用手工毛衣編織幸福人生 第2張

憧憬未來,編織美好生活

1993年,經人從中撮合,王淑紅和來自華光鄉的補鞋匠張召成結婚,婚後夫妻倆相親相愛,夫唱婦隨。張召成踏實肯幹,對妻子疼愛有加。王淑紅聰明賢惠,心靈手巧,小日子過得是紅紅火火。

2003年,家中小孩的出生更是爲小家庭增添了無限的幸福和歡樂。“現在我感覺我的生活很幸福,父母的疼愛,兄嫂的照顧,特別是我們三口之家相親相愛、和和美美,讓我感到特別滿足。”在談及現在的生活狀況時,王淑紅告訴筆者。

王淑紅最後向筆者透露,希望再過一兩年,就能夠擁有屬於自己的鋪面,並表示將擴大自己的編織規模,爭取招收幾名殘疾人來此工作。

西充袖珍奇女子用手工毛衣編織幸福人生 第3張